"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的时候,在我们喝着啤酒就炸鸡的时候,似乎很难再去想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是怎样挥汗如雨,也难以理解陷于及膝及腰的水田里插秧妇人的艰辛,以致只能想象着"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美好场景。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在很多地方,因为地质土质等原因,依然***取着最原始的耕种方式,甚是越贫穷的地区,越需要珍贵的粮食来满足家人的温饱。抛去这些地方,即使在机械化可大面积普及的种植地区,前期则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成本去实现科技化种植,从本质上说丰收的农作物依然经不起浪费。所以无论科技进步到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农业生产,我们对珍惜粮食的敬畏之心总是必不可少的。
我家种田没有机械化,让你的小孩来体验下吧!牛拉犁,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打农药,到最后最辛苦的收割都是人工,接近原始。农忙时节还可以看到,一家大小都在田野上忙活
谢谢邀请,我个人是从农村上学出来的,在城市也生活了十几年。现在大部分孩子,包括农村孩子,是体验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体验只是手段,目的还是培养孩子勤劳、节俭、懂感恩的良好品德。
农业机械化是未来的趋势,即使现在的农村,基本很少有孩子会劳动,建议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的体验活动,实地参加一定量的劳动,孩子大一点也可以参加一些军训项目,既锻炼了身体,也能够从中领会到一定的道理。
谢邀,现在孩子都离开农村,跟随父母一起去城市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渐渐脱离农村生活,现在政策扶贫,大力支持农村,我建议城里人多多去农村体验生活,带着孩子,节***日,我***搞一个体验生活的活动。让孩子们回归体验农村生活。
虽然说农业机械化这是相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现在交通也方便,本着不忘本的精神,还是要让孩子体会一下农村的真实生活。
现在是初春,在北方小麦经历一个寒冬开始茁壮成长,所谓春光明媚,很多人开始去麦田除草,小时候经常跟大人一起下地,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猪,还要给打猪草。等到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开始收麦子,现在大部分都用收割机,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整或者麦子质量太差,就要手动收割。
趁现在阳光明媚,可以带孩子去附近的农村体会田园生活,现在农家乐比较多,也有学校自己组织的。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摘的快乐,从中学习更多知识,更是体会到做什么都要付诸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从中明白创造的价值和生活的不易,多去体会大自然的生活,看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更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铅粒、糁粒、水粒、松粒、团粒、脱粒、细粒、香粒、新粒、雪粒、遗粒、余粒、铢粒、子粒、饭粒、翠粒、汗粒、成粒、不粒、颗粒、红粒、绝粒、粒肥、粒食、粒间、米粒、火粒、却粒、麦粒、麻粒、粒度、粒子、粒选、孔粒、云粒、种粒、籽粒、谷粒、银粒、玉粒、戴粒、数粒、粟粒、丸粒、脱粒机、五粒松、五粒风、线粒体、米粒雪、反粒子、麦粒肿、
组词是饭粒。
造句
小鸟望着饭粒,望着我的颜色,问问这大雨磅图的天,我想他只是吃一些饭了。
小的时候他写毛笔字,如果哪一笔写的不认真,爷爷就一个棍子敲过来,他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掉了饭粒儿,爷爷也会马上严厉的警告他。
大家好,我是李茗说乡村,作为一个农村人,顶着烈日干农活那是常有的事,下面我来说说在烈日下干农活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烈日下最辛苦的农活,割稻谷
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这首诗,真的是农民辛苦劳作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农村人,对于这种这烈日下的劳作,***得最多,而且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在烈日下收割稻谷了。
在我们这里,收稻谷都是在立秋半个月左右进行。这个时间段,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
一到了上午10点以后,弯着腰在稻田里割水稻,太阳晒得后背***辣的疼,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眼睛里流,而身上的衣服,从下田割稻开始,一直都是被汗水浸湿的。
而手背上和脸上被稻叶划开的那些血口子,被汗水一浸渍,也是***辣的疼。
在烈日下干农活,你会觉得,能够去荫凉的地方坐一下,乘下凉,喝点水,就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天夏天,我们这里雨水特别多,看样子,稻田里的水又放不干,收割机是没法下田收稻了了。再过二十多天,我和家人,又要顶着烈日去收割稻谷了,想想心里都有些怵啊!
感谢邀请
顶着烈日干农活最记忆犹新的体验莫过于小时候跟着父母到田间收割麦子,那种热是天旋地转、烈阳焚身的热。
那时收割麦子主要靠人力,每当麦秆开始发黄变色时,大人总喜欢到地头,掐掉一穗,放进嘴里嚼嚼,一是检查麦穗饱满度,二是看看麦子熟了几成,差不多的时候一家老小都要上田收割麦子的。
父母提前几天找出去年的镰刀,在磨刀石上磨的铮亮,又找出几顶发黄或破损的草帽,一切就绪就开始上田收割了。
出发之前,起个大早,趁着天凉割麦舒服些,父母顺便做好中午的午饭,预示着中午也不回来了,一般都是几张烙馍,几个腌蒜头啥的,偶尔也带几个变鸡蛋、啤酒等,用毛巾包着放到架子车里,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割麦子看着不像重活,实则弯着腰,手臂要用力,眼睛要瞅准,没干活活的估计半小时都很难坚持,清晨虽汗流浃背,但还能忍,这种热一旦稍微停歇便可过去,但是到了半晌午,那个热啊,仿佛可以看到麦浪上空冒出丝丝白气,而自己就像是锅里煎烤的知了猴,燥热无比,手碰到麦秸秆‘’***‘’作响,穗头都晒得一碰就断,汗压根出不来就已经干了,嗓子冒火,只想大口喝水,找个树凉影躲起来。
那时最解渴的莫过于桔子水了,可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有时遇到骑车子卖冰棒的就馋的流口水,它们在田间地头大声吆喝叫卖,这是我在割麦时唯一可以暂时忘却天气炎热的风景,往往只是看看听听,哪有零钱买。
一般到了午饭的时候,才能躲到一棵大树下趁着树影子凉快些,一家人拿出午饭,坐到地上或蹲着吃起来。
中午可以多歇会,下午要一直干到日落西山,霞光万道的时候,才开始用绳子把麦子捆起来放到架子车里,运回麦场,这时的热已经是精疲力尽的热了,等把麦子堆成垛,天就黑透了,身上衣服早就湿透,跳到河里洗个澡,回家吃点饭,与同龄人一起吹吹牛皮,在父母蒲扇下渐渐熟睡而去。
总之,小时候农忙季节的热是现在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的,那时主要靠人力或牛作息的生活,已经随社会的发展渐行渐远,但那份纯真的生活却永远烙在我们心中。
顶着烈日干农活,这种体验对于我来说都成了一种回忆,学校毕业上班后,农活基本上都不经常干了。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收麦子,那会初中还没有毕业,每年都有放麦***的时间,收麦子虽然辛苦也就是10天左右的时间,因为家里姊妹三个,父母也不会让我们去干活,女孩子没有力气,只是跟着父母后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忆最清楚的就是等着风要把碾好的麦子借着风力扬干净,好像那会买扇车,就是一种扬麦子要用到的农具,不是很多,也就是农忙的时候都急着抢收。
那会是等到了半夜也没有等来自然风。
记得那会刚有了那种把麦子割倒的收割机,不像现在是大型的收割机,只需要坐在地头等麦子收完了口袋一装就完事。拉回来还要用拖拉机碾场。
我们能帮着干的活就是起场,翻一遍让拖拉机把麦子都能碾出麦壳。
现在想起来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