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11-24 5 0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班门弄斧: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石矶凭吊李白。他来到***石矶旁的李白墓,发现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

从班门弄斧说起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班门弄斧是一个成语,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语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比喻在行家面前表现自己,自不量力,在鲁班面前搬弄斧子,鲁班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木工手艺非常好,有个不自量力的人在鲁班家门口夸夸其谈说自己手艺如何如何好,后来知道那是鲁班的家,羞愧难当,和后来的关公面前耍大刀都是一个意思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班门弄斧是什么意思啊?

        班门弄斧就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班,公输班,即鲁班。木工祖师爷,斧头的发明者。班门弄斧比喻在鲁班门前展示斧头。

释义:在巧匠鲁班门前舞弄斧子。也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例句:今天我在老艺术家们面前表演,实在是班门弄斧,真不好意思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义词:布鼓雷门,自作聪明,贻笑大方

反义词:程门立雪,自知之明,虚怀若谷

1. 班门弄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反而显得很愚蠢。
2.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出自《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行家面前用斧子磨刀,结果被行家指出了他的错误,让他感到很尴尬。
3.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常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却不懂真正本领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在不懂的领域妄自菲薄,要虚心学习,不要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是汉语成语,意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还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句有“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该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偏正式,用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