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守仁格竹”的故事。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
他自幼立志要做圣贤,苦于找不到成为圣贤的方法。
有一次,他看到了朱熹的书。书上说“致知在于格物”,又说“事事物物皆有天理”。在古代朱熹是被当做圣贤王阳明决心按他说的去做,争取成为一个圣贤。
既然任何事物中都包含天理,王阳明决心从自家后花园里的一丛竹子开始研究。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
他和一个姓钱的朋友一起去“格竹”,那个姓钱的朋友坚持了三天就放弃了。王阳明还以为他精力不济,他自己把这丛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始终没有看出竹子里的天理在哪里。反而自己感染风寒,大病了一场。于是王阳明内心产生了疑问:“圣人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后来经历了十几年的人生阅历,在贬官流放到贵州蛮荒之地的三年之后,他才悟到,天下的事物其实本没有什么可格的,所谓格物之功,只能在自己身心上去做,天理本来就在自己心中。所谓“心外无理”是也。
这个守仁格竹的故事,体现王阳明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只到今天也还值得我们肯定。
溥仪刚安上电话,居然把胡适叫过来瞧瞧
现在安个电话是很普通的事,可是当时在皇宫里的溥仪,要安个电话,却经历了一番争取,胡适与溥仪的第一次见面就是皇宫里安了电话后,溥仪的一个玩笑,打电话把胡适找来瞧瞧。
在溥仪十五岁左右时,有一次听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讲起电话的作用,引起了溥仪强大的好奇心,后来听溥杰也提起过父亲(载沣)府上也安了电话。
溥仪很想也有一个这样先进的设备,于是就叫来内务府大臣也要在养心殿里安一个电话。
内务府大臣绍英听了溥仪的吩咐,脸上变了色。不过他在溥仪面前没说什么,只“嗻”了一声,下去了。第二天,师傅们一齐向溥仪劝说:“这是祖制向来没有的事,安上电话,什么人都可以跟皇上说话了,祖宗也没这样干过......这些洋人的东西,祖宗是不用的......”
溥仪当然以理据争:“宫里的自鸣钟、洋琴、
电灯,都是西洋玩艺,祖制里没有过,祖宗不是也用了吗?”
“外界随意打电话,冒犯了天颜,那岂不有
失尊严?”
“外界的冒犯,我从报上也看了不少,眼睛
说一件发生在隋朝的事情。
有一杨素和候白在一起吹牛皮!
杨素: ***设我挖了一个几百尺的深坑,让你跳进去,你怎么出来?
侯白: 我用针出来。
杨素: 扯淡!
侯白: 真的,我用针把脑袋扎个洞,把脑子里的水放出来,我就浮起来了。
杨素: 你脑子里有水?
侯白: 我脑子里没水怎么可能跳这么深的坑?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原创的故事吧: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结婚很多年了,就是没有孩子,双方父母都很着急,邻居们也议论纷纷,这让两口子压力很大。
听说寺庙的送子观音很灵,他们就经常去拜,拜了几个月,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很灰心。
后来又弄了很多民间的偏方,还是怀不起孩子。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他们对生孩子不抱任何期望了。
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睡觉,婆婆闯了进来,把他们惊醒了,媳妇说:“婆婆,你这么晚进来干什么啊?”
婆婆说:“这么多年没有孩子,我进来看看你们是怎么睡觉的?”
媳妇说:“还能怎么睡?躺着睡呗?”
婆婆说:“你们晚上做那事没有?”
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下面两个故事。
你知道哪些古人有趣的小故事?
古人身边发生的有趣故事相信会有很多,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大诗人为例:
(一)故事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有一首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漫游途中,李白还登上庐山,观望瀑布,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