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作者孔子,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出自《论语》,作者孔子,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
释义: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作品名称
《论语》
创作年代
春秋时期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 者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夫子:孔文子【卫国贵族,身居大夫,子路曾经担任过他的大管家】的谥号为何确定为“文”?孔子:文子天资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于他的人请教,所以给予了谥号“文”。实用性很强的一则论语,这章论语强调了这么两点:
①、一般而言,天资聪敏的人都不太好学,因为聪明,所以会将自身的聪明视为一种天然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下苦功夫去学,更难以在某个领域上持之以恒。如果天资聪敏,然后又好学,这就是敏而好学,这种人想不成大事都困难。
②、一般而言,身居高位的人都会耻于下问。只有那种身怀质朴、尊重事实、有求知欲望的高位之人才会下问,因为在其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自然,都是朴素的。时至今日,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已经都成为了成语,相信这种治学精神可以在中华民族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