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部电影《决战疏勒城》,里边描写“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陈汤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家喻户晓,可孰知西汉末年,天下动荡,匈奴趁乱再次逼迫西域各国臣服,到了东汉明帝时期,大将窦固率大军重新打通西域。
故事的主人公耿恭随军出征,后任戊己校尉。
但是汉军很快便撤回塞内,仅留数百人在西域驻守,耿恭不辱使命,率三百人救援被匈奴围攻的车师,结果被围困在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匈奴人用断水、遣使劝降的方式围困疏勒城大半年,耿恭坚决抵抗,不仅用涂了毒液的弓箭御敌,还将匈奴使者斩于城头,以示不降决心。
在弹尽粮绝之际,耿恭掘井求水,因而有了耿恭拜井的典故。但汉军将士已到了杀马食肉、煮皮甲的地步,仅剩下数十人,而朝廷正值明帝驾崩,一时间对西域的危机置若罔闻。
等到章帝即位已是疏勒城之围的第二年,司徒鲍昱坚决请求朝廷发兵,“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汉章帝终被打动,派酒泉太守秦彭率七千人出塞救援这支危在旦夕的孤军。
这支救援部队所向披靡,很快打败了依附于匈奴的车师国,解救了同样受围困的关宠部。但解疏勒城之围需要翻越天山,一时竟无人愿去。此时受耿恭之命求援的范羌站了出来,表示自己带队前去营救,于是两千汉军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了一片死寂的疏勒城。
语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奏疏,虽然事情是发生在汉元帝时期,但是我还是想把整个汉族对匈奴从屈辱到崛起再到消灭的整个过程简单叙述,以作为这句话的背景点缀。
秦朝建立,秦始皇北修长城,命大将蒙恬北御匈奴;
汉高祖刘邦数万人被匈奴40万骑兵团团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着贿赂匈奴单于阏氏逃出生天,随后多次屈辱和亲;
吕后执政,匈奴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西汉名将陈汤的名言。
除了陈汤,其实汉朝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这位千里斩楼兰的傅介子。
东汉班超在投笔从戎之际,曾说道:
傅介子,便是西汉时期与张骞齐名的外交家,汉昭帝时人。
汉昭帝之时,匈奴又开始强大起来,西域的楼兰国投靠了匈奴,并接连斩杀汉使,傅介子便是在此时(公元前77年)踏上了出使楼兰之路。
傅介子知道楼兰王贪财,与他同坐饮酒时故意将自己带的财物露了出来。楼兰王喝醉后,傅介子趁机说道:“天子使我私报王。”
楼兰王信了,于是屏退左右,起身跟着傅介子入帐中密谈。这时,傅介子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从背后斩杀了楼兰王,楼兰王的侍卫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此时的傅介子异常冷静,他径直走出王帐,对楼兰众将士说道: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也成了傅介子的传世名言。由于畏惧汉朝的天威,楼兰众将不敢轻举妄动,傅介子也得以全身而退!
“明犯强汉者,最远必诛”,这是西汉名将陈汤在出兵战胜北匈奴,斩杀郅支单于之后,向汉元帝上书的一句话,因其完美的体现汉朝在当时的威武霸气与华夏民族的尚武之风,为后世所铭记,得以广泛流传。除了陈汤远征匈奴,后世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迹,比如王玄策只身攻灭抢夺***供奉的中天竺,再比如大明朝在朝鲜击败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等等。除此之外,当年成吉思汗远征花拉子模应该算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了。
公元1217年,一支人数大约在五百人的蒙古商团,带着和平的诚意,为了通商与邦交,来到了花拉子模国的讹答剌城。然而,当地守将海尔汗纳勒术垂涎商队的金银财货,诬陷他们为间谍,尽数处死了这支商团,吞没了他们的财物,唯有一名驼夫逃了出来。成吉思汗听闻之后,派使者讨回财货,并要求处死海尔汗,但遭到了花拉子模的拒绝,此事极大的激怒了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由此引发了蒙古第一次西征。
公元1219年,二十万蒙古大军从草原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远征之旅。公元1220年,渡过锡尔河,开始进攻花拉子模,当时的蒙古大军,是当时最为强大的战斗力,除了那支强悍的恐怖骑兵外,还有炮兵、工兵等齐全的***兵种。花拉子模面对这样的蒙古大军,自然是无力抵抗,1220年2月,讹答剌城城破,私杀商队海尔汗纳勒术被处死,蒙古复仇的目的达到。1220年3月,锡尔河两岸的城市全部被蒙古占领。
公元1220年五月,蒙古四路大军在花拉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城下会师,合围撒马尔罕。仅仅用了六天时间,拥有十一万守军的撒马尔罕城就被攻破了。花拉子模国王摩诃先逃亡巴尔赫,再前往呼罗珊的李沙不儿,逃入里海,最后在哲别和速不台的追捕下死在一个名为额别思宽的小岛。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扎兰丁,纠结的数万大军再次战败,之好逃往印度。花拉子模这个存在了一百多年,煊赫一时,拥有四十余万大军的富庶王国,从此不再存在了。
蒙古的三次西征,被西方称之为“上帝之鞭”,然而引来上帝之鞭的仅仅是因为一个贪婪的城主海尔汗纳勒术,处死一支原本带着和平愿望的商队。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来历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出自汉元帝时期,西域都护甘延寿上表的奏章内容。
汉元帝时期,分裂后的北匈奴郅支单于西遁康居,打击大宛、乌孙等国,大有称霸卷土重来之势。而郅支单于索要在汉为质的儿子,***护送质子归国的汉朝使者。身为西域都护副使的陈汤***传圣旨,集结西域兵力,剿灭郅支单于,他们给汉元帝上表解释***传圣旨,剿灭郅支单于的经过,从而留下这句振聋发聩的一句话,留传至今。
这是一句口号,是中原王朝军事自信的表现,不光局限于汉朝,中原王朝皆可适用。今天我要讲的是唐朝的一个外交家,名叫王玄策。他的事迹是:“一人灭一国”。
话说唐朝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威名传播四海,就连中天竺摩揭陀国都和唐朝建立了外交关系。王玄策生卒年不详细,就知道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历史对他的发迹语焉不详。这次李世民派王玄策护送摩揭陀国使者归国,这也是他第二次出使天竺。
王玄策出使天竺
可是没想到,摩揭陀国戒日王死了,宰相阿罗那顺篡位成为新国王。这位新国王不像戒日王那样友好,扣留了王玄策等一行使者。远在万里之外,就别指望有人来救援了,最后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才得以脱身。
王玄策灭一”国“
王玄策脱身后,并不急于返回***。那时候唐和吐蕃国还在蜜月期,王玄策跑到吐蕃借了1200骑兵,又去泥婆罗国(尼泊尔)以吐蕃的名义借了7000骑兵,就这样 ,王玄策指挥着这只大军,直扑中天竺,杀向阿罗那顺。结果获得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