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u kǒu ]
1.犹言句句话。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
2.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寳玉 口口称讚。”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口口声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意为反复不断地说同样的话。这个短语常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在一个问题上反复强调某个观点、重复琢磨某个问题、或者对别人的话反复回应。
这个短语的使用通常是带有负面含义的,暗示着说话者的话语缺乏新意、缺少动力、过于机械地重复,或者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而不给别人留下发言的余地。
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口口声声地重复着同样的话,好像没有意识到别人已经听够了。”
总而言之,这个短语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话语表现,它能够指示说话者的行为是否可取。因此,当我们使用这个短语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我们的用词,避免发出不合适的信息。
意思就是每一次张开口,每一次发出声音,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反复说或把某一说法挂在口头。
读音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引证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令尹声声言有过,录公口口道无灾。
例句
老祁口口声声要帮我修电视机,可至今也没见他来。
口口声声褒义词。意思是每一次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把某一说法、表白或事情经常挂在口头上。
例句
1.小明爸爸口口声声说要戒烟,但却始终没做到。
2.他口口声声说他一定帮忙,然而事到临头他什么也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