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12-14 5 0

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大学,即大人之学。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此处“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执掌占卜的官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人”一词之始。

其次“大人”一词出现于《易经》之干卦的爻辞中“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经·干卦》)。此处“大人”一词已不是指具体某官职,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杰出者。

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从心性上指示何以为“大人”。“公都子问曰:‘钧(同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此处论“大人”,非从年龄上(生理上)立论,而直承心性上指示。其论与“大人”相对之“小人”,也是从儒门心性上揭示“从其小体为小人”,“蔽于物”,溺于“耳目之官”为小人,非谓其年岁之小也。

孟子论“大人”,乃直承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而来。

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大人”一词外,还有“君子”一词。在儒家,大人和君子可以互用。在孔子喜用“君子”,在曾参、孟子,则喜用“大人”一词。“大人”与“君子”其旨义虽一,俱在描述圣贤生命的品质与境界,然其表述角度各有偏重:“君子”一词,重在表示圣贤生命中温柔敦厚的特性;“大人”一词,重在突出圣贤生命中广大高远的一面。

出自潘麟《大学广义》

首先我想说《大学》这本书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礼记》的古本,第二个是朱熹朱子修改的版本。朱子就相当于是私意篡改,所以我们要读古本。

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诚外无物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大学之道,首先他是跟小学(童子的功课去洒扫应对)对应来说的,因此它指的是成人的学问。

其次,大学之道,有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相当于明心见性)、亲民(相当于感化),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以外的人如何修炼定力?

佛家和道家都很注重修练定力。佛家气功千修万练,目标只有一个,即进入深层禅定。如果简单扼要地说佛家***的精髓,无非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而生定,因定而生慧。戒乃定之根,定乃戒之苗,慧乃定之果。

佛家功和道家功所修之定乃正定,别的一些***虽亦极侧重修定,实际大都属于邪定。佛家功修练之终极目标乃开悟成佛,道家功之终极目的是得道成仙。

修练法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世间法修之、悟之,可得健身益智和延年益寿之乐。出世间法练之和悟之,最终可得脱离六道之苦和身登莲邦之妙果。二法相较,功果悬殊,天地之别。

佛家以外的人如何修炼定力?

佛家和道家都很注重修练定力。佛家气功千修万练,目标只有一个,即进入深层禅定。如果简单扼要地说佛家***的精髓,无非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而生定,因定而生慧。戒乃定之根,定乃戒之苗,慧乃定之果。

佛家功和道家功所修之定乃正定,别的一些***虽亦极侧重修定,实际大都属于邪定。佛家功修练之终极目标乃开悟成佛,道家功之终极目的是得道成仙。

修练法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世间法修之、悟之,可得健身益智和延年益寿之乐。出世间法练之和悟之,最终可得脱离六道之苦和身登莲邦之妙果。二法相较,功果悬殊,天地之别。

阳明先生所讲的“复本体”的“本体”确指什么呢?

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思想,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知道无他,求放心而已。意思是说,人生所有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把丢掉的本心找回来,找回本心,就能行善,就能实现道德的自足和圆满,找不回来,就只能仅仅是具有食色的本能,而只有这种本能,孟子把这种人叫做自暴自弃的人,甚至是骂作禽兽!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都有个本心和本体,这个本心就是人的良知和良心。这种本体,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有的,可以说良心天赋。孟子说人有了这种本心,就能自然而然地行善,而不是被别人驱动去被动地行善。这是一种超越了功利的状态。用孟子的话说,是仁义行,而不是行仁义。

孟子说人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以此论证道德的根据在人心。

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形成了心学的一路,这一路到了宋代的陆九渊,心学思想被系统地完善了。而到了明代的王阳明,心学思想走上巅峰,而王阳明也成为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家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三十七岁时,他在贵州龙场顿悟:真理不在外物之中,原在吾心之中,这叫“吾性自足”。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王阳明主张复本体,意思是回到人的本体,重新审视求索发明自己的本心,让心的声音更加清晰,让自己的良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王阳明说:心“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这就是心外无物的思想。我是我个人的主宰,我的心是世界的主宰,因为人心的本性是善的,所以我只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道德命令就可以了。这就像是孟子所说的那样,“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所以说,复本体的本体,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和良心。复本体就是回到内心,听从自己的道德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