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只鸟的诗如下:
1.
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沉。——唐·朱庆馀<;留别卢玄休归荆门>
2.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唐·杜甫《遣兴三首》
3.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4.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写一只鸟的诗有以下几首
1.枝头惊鸟鹊,草根鸣蟋蟀。——白玉蟾《戴月游西林》
2、春动枝头鸟语催,晓风暖坼雪残梅。——陈三立《谷日立春喜晴次和谭芝云翰林》
3、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孟淑卿《春归》
隐士,避世者也。注意:首先要自己有“士”的资格,其次,避开世俗社会必须要有生存条件。那种“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我们只讨论隐于野这种情况。在农业社会里,山野荒林就是生产***,也是人的生活保障,即人的生命保障。某些士人,避世隐居山林,在有保障的前提下,用此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独白。尧舜之许由,司马之陶潜,可称为真隐者。其他人无非是走“终南捷径”而已,不值一哂!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唯一无二的人,范蠡,三种隐的方式都有,这才是真正的懂得“隐”的意义之人!隐于朝,助勾践灭吴。隐于市,陶朱公货殖三聚三散千金。隐于野,㩗西子泛四海。这才是心怀天下,悯民疾苦,洁身自好,三方面都照顾到的能臣,慧商,智士。你能找得出第二个吗?一一应该提醒的是:那是农业社会,小土地经营,皇权鞭长莫及之地,才会有隐士。工商社会与西方国家历史上从未产生过隐士,(修道士不算数)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谢邀。
隐士最出名的就是魏晋风流了,魏晋时期的隐士几乎成了一种风尚。而大批的隐士之中,名气最盛的要数“竹林七贤”。以下就竹林七贤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别分析。
狂傲唯美型,代表人物:嵇康。
嵇康人才出众,相貌俊朗,乃是一等一的大帅哥!他不肯摧眉折腰依附权贵,多次拒绝了司马昭和钟会出仕的邀请,因此得罪了二人。嵇康通音律,擅长吟诗弹琴,另一个爱好就是打铁铸剑。他曾经***上身,露着一身腱子肉就在洛阳的大街上抡锤打铁。前来观看的群众竟然阻塞了交通,大姑娘小媳妇更是争先恐后地想要一睹嵇康的风***。这时候钟会坐着马车驱散人群来到嵇康的铁匠铺跟前,站在那里看了一个时辰,嵇康没有抬头看他一眼。钟会肺都要气炸了,正要转身离开,嵇康头也不抬说道:“看到你想看的了吗?”——钟会回去不久就利用吕安的案件构陷嵇康下狱,又对司马昭说嵇康要伙同他人谋反。司马昭立刻下令,将嵇康和吕安处死。嵇康在刑场上从容抚琴一曲《广陵散》,慷慨赴死,留下广陵绝响的千古佳话。
不羁奇才型,代表人物:阮籍。
阮籍是大才子,大音乐家。他这个人不拘礼教,行事随性洒脱。交友更是注重人品,宁缺毋滥。他看得上的人,就用青眼看人,看不上的人,就白眼相对,这就是当时著名的阮籍的青白眼。而他母亲去世的时候,阮籍竟然鼓盆而歌,所有人都大为不解。高歌之后,又伏地痛苦,几乎哭死。后来有人问他为何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要歌唱,阮籍说:“她母亲死后会升入天堂,要为她奏乐歌唱表示庆祝!鼓乐送走母亲之后,才痛哭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众人无不称奇人也。阮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歌赋,其中大部分都被他在去世前烧毁。留下来的诗稿只是阮籍作品的一小部分,但是也有数百篇,可见其创作力之惊人。我国非常有代表性的名族乐器“阮”,就是阮籍发明制作的。他同时创造了很多阮的弹奏技法,以及大量的阮曲。可惜大部分都已经失传。
休闲度***型,代表人物:山涛,王戎。
古人视自然生态是上苍贈于人类的免费礼物。而今天的自然生态都是有主的。古人隐居不受扰,而现在寺庙都用手段炒。你想清心寡欲都没门。搭个草舍属于违建,拆你没商量,现在何来净土,只能修心一片静,
隐居对古代名士来说,是有宁静致远并启发创造的意义。古人如白居易,欧阳修,虽然身在仕途,其实已经进入“大隐于朝”的状态。而隐居山林的高人,有的为了避世,有的是为了悟道,有的古人则是无奈之举。
这方面我觉得最具代表人物就是鬼谷子,鬼谷子留下的《十二篇》和修身的《阴符七术》,都是通过隐居时,观察大自然来达到人性和形势的通达道理,并著书立作,传授***。
隐居山林,宁静致远,容易进入思想上的“寻幽”和“探玄”的状态。所以,葛洪,张三丰等等都是隐居修行。
除了修行修道,还有历经繁华,红尘炼心,最后归于大自然的名士。
比如茶文化奠基人“茶圣”陆羽,陆羽游历天下,得到皇帝赏识,和***才女李冶的缠绵。最后,选择归隐,创作了《茶经》,而茶叶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还有像陶渊明这样真正喜欢“***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亲近自然的名士,诗人们。
傲世玩物,也是许多“文艺青年”的爱好,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这七个“清谈”的好基友,常常在竹林聚会开“轰趴”。先把自己灌醉,然后抒发对朝廷的不满。但是,严格说,他们只能算是半“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