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问,回答,这个诗句,是李白《将进酒》里面的句子,诗人前面写了,“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李白,感受到了时间过的快,人生短暂,"人生得意须尽欢"看的出,李白这句诗说明李白当时对自己的处境,事业还比较满意,就用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样的诗句。引导鼓励朋友们忘掉不高兴的事,让我们举起杯,尽情的欢暢喝酒吧!想到这些,“人生得意须尽欢",那就应是褒意词了。对否,谨供参考!
谢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众所周知,李白是豪放派的诗人,性格也是孤高自傲的,这两句反应的淋淋尽致。
人生得意须尽欢,我认为是正义的。大家可以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怪怪的,问“是褒义还是贬义”应该合适一些。
这句话当然不是褒义,不是鼓励人们在得意时就尽情欢畅。而要真正区分这句话的感***彩,还必须搞清楚“得意”两字的含义。
笔者认为,古人眼中的“得意”和现代人理解的“得意”还是有所区别的。
儒家谓人对事物的思想与情态和对事物的态度。先秦儒家非常重视“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认为人对事物与行为好坏的看法都是由“意”造成的。
“意”往往又被解释为“心思”“心愿,愿望”“猜想”等。而“得”在古文中经常被解释为“能够”。
综合起来,古人眼中的“得意”应该是“能够理解某人(包括自己)的心思”“能够实现愿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猜想”,这些都是非常正常,即非常正面的诉求。
而今人眼中的“得意”就变成了一个词,且往往和“小人得意”联系起来理解,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既然成贬义,上句自然就应该是贬义了。
而依据古人的理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当然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只要不过火,不“尽欢”就行,否则,过犹不及,也依然不是好事。
综上李白眼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只是表达自己内心的夸张表现而已,和其“白发三千丈”有得一比。和今人眼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中强烈的贬义不可同日而语。
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爪牙”在古代是指武士,现代却指帮凶;“卑鄙”在古代指地位地下,现在却是指小人之品行低劣,等等。
这句不是针对尘世的人说的,是仙体诗神自己告诫自己出世入世的要义!常人怎可以误解为乱为呢?李白为何称为诗仙?有根据的,他是个静修的人,独坐敬亭山也好,梦游天姥也好,很多诗词都体现得道过程中出现的灵感,这种灵感既有心中感悟,也有静心冥想仿佛所见的虚幻世界。道家的人会懂得这句真言的确切含义!凡人不可传,师傅见真徒弟才会知道其中道理。常人要守规矩的,不能理解成有了钱权就可胡作非为!
读高翥《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从这个角度看“人生得意须尽欢”,是能够接受的。
再看这个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杨守勤进京赶考,途中向同乡同学县官求助。同乡竟在回信上叱以“查名”拒之。杨守勤赶考连中会元,状元。回诗县官:
萧萧行李上长安,
此际谁怜范叔寒。
寄语江南贤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