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社会环境中,遇到别人失物或者遗漏物品的情况下,自觉地捡起并归还给失主或者上交给相关部门。这种行为是一种社会公德,是表现出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路不拾遗”不仅彰显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这种美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意思就是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读音
[lù bù shí yí]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例句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社会治安良好的最佳写照。
路不拾遗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社会风气好。
“路不拾遗”中的“遗”指的是失物。
扩展资料
路不拾遗的出处是什么
路不拾遗这个汉语成语的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这篇散文主要围绕明君治理国家的方法,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进行论说。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出自于该文中,文中有这样的描述的:“国无盗贼,道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