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无意看到了题主的这个问题,就来简单做一个答复。
首先,题中这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出自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的《孟子》一书,此书由孟子及其***共同编著,记载了孟子的一些言论,是孟子思想、政治观点的主要反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具体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文。
《孟子》书影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首先从字词含义来解读。
“淫”在汉语字典中含义有如下几种:1. 过多,过甚:~辞。~雨。~威。2. 渐浸,浸渍:浸~。3. 迷惑:富贵不能~。4. 在男女关系上态度或行为不正当:奸~。~荡。~乱。~秽。~猥。~书。5. 放纵,沉溺:~湎(沉溺于酒)。骄奢~逸。 在这句话里是“迷惑”的意思。“移”就是“动摇”的意思,“屈”是“理亏”之意。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富贵的时候,能够不被物质所迷惑,做到不玩物丧志;在穷困的时候,能够不动摇其意志,甘贫而乐道;在力量强大时,能够不做理亏的事情,不去以强凌弱。”
这句话作为这一篇的重点语句,其实很能体现孟子的思想。孟子的***问他,公孙衍、张仪这些出名的纵横家算不算大丈夫呢?孟子由此展现出自己对大丈夫的理解。不趋炎附势,不卑躬屈膝。“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表达出孟子这种不屈从权威的高大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实际上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站在天下的宏大视野下,去立正位、行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实际上是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再现。然后就是对大丈夫定义的具体阐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实际上这是三种***设,如果富贵了,如果生活困窘,如果得到了权势,而这样三种情况下,孟子都会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到不淫,不移,不屈。由此可以想见,孟子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对义的追求高于现实的一切,甚至高于生命!正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孟子所坚持的道和义,就是其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民本”和“仁政”。
这句话其实是儒家圣人孟子吐槽纵横家的话。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孟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战国,或者说是战国初期。可不可以再具体一点呢?他跟商鞅,张仪是一个时代的。
司马迁在记载孟子时交代了历史背景: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注意,孟子时代其实是纵横家孙膑,张仪这些纵横家的舞台,比如司马迁说“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是属于鬼谷子徒弟们的时代。所以孟子一生都不得志。最后只得回家写书。
为什么孟子不得志呢?司马迁认为孟子提倡的仁义道德不合战国诸侯们的胃口。所以孟子本身就是对纵横家心存芥蒂的。
果然有一天,有一个叫景春的人问孟子:鬼谷子的徒弟张仪和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跺跺脚,天下都要抖一抖,放个屁诸侯们都要说是香的。
对此,孟子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他说,张仪这帮纵横家整天就知道服从,拍马,谄媚别人,就像女人一样,行的是“妾妇之道”。
景春问: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
孟子张口就定了个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倡导“大丈夫”之道,我相信孟子是做到了,但是他的那些徒子徒孙有没有做到就不知道了。但同时这也是嘴硬的一种表达,比如日本就把这点学去了。
比如日语里的没关系就是“大丈夫”的发音。
这是《孟子•滕文公下》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谓"大丈夫"。这几句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应该富贵了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也可理解为,贫贱不能失心智(贫贱不失心智),富贵不能起淫心(富贵不起淫心),意思是每个人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就要相对应作出自己原则正理来,不能在任何人的诱惑下做下不可饶恕的罪恶,天作孽尚可恕,人作孽不可活,每个人要按自己正确合适世人可接受的准则来,穷要穷得干净,富要富得清高(不要自命清高),谦虚能使人头脑清醒,糊涂能使人不知天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这三句话之后还有一句:此之为大丈夫。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提出的成为大丈夫的三条标准。1.人在贫贱时容易变、容易移,容易失去做人的道德和准则甚至是做人的底线。就像现代社会上有的人太现实太物质化,以至出现了“笑贫不笑娼”的现象。这应该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2.人在富贵时容易懒惰、容易享受、容易飘飘然、容易不思进取。俗话说:穷人乍富,挺腰拔肚。这是讲:人过惯了穷日子,乍一过上富日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以前叫不知勤俭节约现在叫不会投资理财),甚至从富裕走向悲惨。人再富也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花天酒地,不能“淫”。3.威武不能屈,即使自身勇武,也要以徳服人,而不以武屈人,滥用武力。同样自己在面对别人的蛮不讲理武力胁迫时也要做到不屈,“士可杀不可辱”。一言以蔽之:这三句话即是孟子提出的成为“大丈夫”的标准,也让人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