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创证券朱德健
华创证券认为,有必要使用更加积极的赤字规模补足财力短板,赤字之外,明年实际支出强度和节奏是重中之重,支出结构优化或带来效率提高;而投射到债市,供给先上台阶。明年如财政保证必要支出强度和节奏,经济相应改善是大概率***。
9月以来,市场对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预期不断升温,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宽财政图景逐渐清晰。
回顾2024年,积极财政有迹可循,狭义赤字率维持在3%、广义财政赤字率约在6.6%,叠加2023年增发国债结转、财政部额外调用4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广义赤字率实际或在7%以上,绝对赤字规模不低;
但从对经济的实际拉动作用来看,收支有待平衡、发力尚存堵点,我们认为,明年追踪“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抓住关键落点:
(1)财政收入承压,需要更加积极的赤字水平补充缺口。面对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主导的需求扩张或是打破通缩循环的关键。财政支出既可以直接创造需求,也可以撬动社会资金形成杠杆效应,对总需求起到有力支撑。
将财政支出拆解为收入和赤字两部分,可以发现,价格、企业利润等名义变量对今年税收收入形成明显拖累,房地产周期下行,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下滑又对***性基金收入构成拖累,广义财政收入整体承压,因此,有必要使用更加积极的赤字规模补足财力短板。
此前财政部多次表示,“我国***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综合测算2025年狭义赤字率或为4%,对应中央财政赤字4900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左右;
广义赤字率或为8.6%(不含隐性债务置换及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对应地方***新增专项债45000亿元左右、特别国债20000亿元左右,如将其他准财政工具纳入考虑,广义赤字占明年GDP比重可能接近10%。
(2)赤字之外,支出节奏也是重要落点。从前两本账支出进度来看,今年财政支出节奏偏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一季度后明显放缓,持续落后于5年均值1个百分点以上,至年末才有所改善;而***性基金支出进度月均落后历史均值5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包含财政收入不及预期的影响,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性基金收入进度分别为89%、60%,历史同期平均进度则分别为93%、77%;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全年预算赤字完成节奏平稳,但明显慢于2020年等财政积极发力年份,值得注意的是,***存款科目全年位于历史高位,显示财政资金存在账面沉淀、支出不畅的问题,明年实际支出强度和节奏是重中之重。
(3)支出结构优化或带来效率提高。从今年实际发行使用情况来看,专项债储备项目不足对支出节奏形成明显拖累,且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的拉动倍数也在下降。
大致估算,今年全年预算内资金约有10.07万亿用于基建投资,全年基建投资完成额约为24.91万亿,对应杠杆倍数2.47倍;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12月初,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500亿特别国债资金拉动消费超一万亿元,杠杆倍数在6倍以上。
特别国债如更多向消费倾斜,拉动经济的综合效率也会提高,且受项目储备不足的制约也更小,按明年7000亿元特别国债额度用于扩容支持消费计算,或拉动社零增速加快0.4-0.5个百分点。财政高强度、高效率发力有望扩大需求、提振价格,托举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4)投射到债市,供给先上台阶。从规模来看,对应4%狭义赤字率、9%广义赤字率,我们测算全年***债净供给规模或达到14.9万亿;如准财政同步发力带动政金债放量发行,则全年利率债净供给规模或为17.5万亿,较今年增加4.6万亿。
从期限来看,2024年利率债净供给中10年期及以上比重超过90%,意味着新增供给久期不断拉长,或重塑更加陡峭的曲线形态;
从节奏来看,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传达“明年财政资金拨付会更早、更快、资金量更多”的信号,2025年财政靠前发力诉求较高,据此测算,明年一季度利率债净供给或同比多增3.4万亿,或占全年供给的28%,在均匀发力的基准下测算也有2.4万亿增量。
综上,明年一季度供给压力或重回视野,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实际发行阶段货币政策将协同配合、“适度宽松”基调下利率水平难以大幅上行,但随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更加丰富,其对曲线形态的调控也日趋精准,供给放量环境下央行或引导利率回归合理中枢,交易盘定价能力也可能相应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明年如财政保证必要支出强度和节奏,经济相应改善是大概率***,目前市场对修复斜率预期偏弱、对后续宽松空间预期偏高,抢跑之下10年期国债与政策利率利差一度压缩至不足20BP,短期还需注意市场自我强化循环或向自我削弱循环转变,过度透支未来宽松空间的利率水平存在脆弱性。
本文作者:朱德健S0360622080006,来源: 屈庆债券论坛,原文标题:《积极财政落点在哪?——华创投顾部展望系列之二2024-12-25》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