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珠蒙尘出自典故《三国演义》里的陈宫,一直辅佐吕布,吕布却多次不听从陈宫的建议,失去了称霸天下的机会,终于兵败被杀,明珠蒙尘放在这里就可以说陈宫没遇上好主公,没有能让他的智谋或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明珠蒙尘的意思:明亮的珍珠上面笼罩了一层灰尘 ,比喻珍贵的东西被遮盖住了或贵重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常用来形容人的能力或才智没有得到发挥。
慈禧的儿媳妇阿鲁特氏,就是历史上的孝哲毅皇后。她是慈禧亲儿子同治皇帝的嫡妻。这位蒙古贵族出身的阿鲁特氏从册立之时一直到死都不为慈禧太后所喜爱。这主要是由于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并非慈禧所属意,加之阿鲁特是性格刚烈,为人倔强,不会讨婆婆的喜欢,婆媳自古是天敌,这样的一个儿媳不要说出身***,就算是在普通人家,也不会让婆婆喜爱。
首先,阿鲁特式的皇后之位并非慈禧属意,而是慈安的决定:
公元1872年,同治十二年,两位共同垂帘听政十二年之久一直相安无事的皇太后因为皇后人选的问题,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争执,一方面,同治皇帝嫡母慈安皇太后中意蒙古状元崇琦之女阿鲁特氏,而另一方面,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却执意要册立员外郎富察凤秀之女为皇后,由于两宫太后谁都不肯就此问题做出退让,因此,同治皇帝的选后问题一度陷入停滞。最终由于相持不下,两宫皇太后为此各退一步,表示可由皇帝自己选择皇后,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这样的结果既说明了嫡母慈安皇太后在同治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也确实说明,阿鲁特时身上一定有着吸引着年轻的同治皇帝的东西。但是这一切在慈禧太后看来,纯属是自己的亲儿子伙同慈安太后在和自己作对,由于不便与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发作,慈禧便将一腔的愤怒发泄在了新后阿鲁特氏身上。
其次,同治皇帝婚后独宠阿鲁特氏,让慈禧妒忌不已:
由于同治皇帝选择了慈安皇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是为皇后这让慈禧太后推荐的富察氏境况尴尬,慈禧为了挽回失去的面子,便将富察氏强塞给同治皇帝,并将其册封为慧妃,并享受贵妃级别的待遇,富察氏因此成为同治帝后宫中仅次于皇后而排名第二的妃子。阿鲁特氏出身状元之家,从小接受过系统而良好教育,这也使得她行为举止端庄大方,颇有母仪风范,不仅如此,阿鲁特氏还颇通诗书,同治皇帝看书时她总能与其聊上几句,同治皇帝因此对皇后更加宠爱,终日与皇后在一起。慈禧眼见自己册立的慧妃常年独守空房,又见皇帝与皇后恩爱异常,形影不离,这让慈禧太后妒忌不已,她不仅天天对同治皇帝絮叨着慧妃如何如何好,甚至还粗暴的干涉起了同治皇帝的私生活。
最后,阿鲁特氏是慈禧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
阿鲁特是不受慈禧喜爱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阿鲁特氏的出身。郑亲王端华的二女儿是崇绮的正妻,所生的长女就是孝哲毅皇后。郑亲王端华是咸丰皇帝留给皇长子载淳的顾命八大臣之一,是慈禧太后的死敌。辛酉***后,端华被赐令自尽,其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也被褫夺。慈禧是视权力如生命的政治人物,自己政敌的外孙女做了儿子的皇后,这让慈禧越想越别扭。
有了以上这些原因,阿鲁特氏被慈禧所厌恶愤恨就是在所难免了。婆媳自古是天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是家,所以也就在所难免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慈禧太后恨儿媳阿鲁特氏,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阿鲁特氏不是慈禧自己选中的儿媳妇;另一个原因是阿鲁特氏是慈禧处死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的外孙女。不过我认为,也可能和慈禧早年守寡,导致心理变态,看不得儿子和媳妇之间关系太好,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在心里对儿媳妇有一种反感情绪。“婆媳关系”难相处,这也是一道千年难解的难题。
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其父崇绮曾担任户部尚书,祖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大学士赛尚阿。阿鲁特氏的外祖父就是被慈禧处死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这可能也是慈禧讨厌她的原因之一。
选阿鲁特氏成为皇后,并不是慈禧的意思。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要为同治皇帝选立皇后。当时慈禧特别喜欢侍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则喜欢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其实这里边还有原因,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两人有亲戚关系,所以,慈安就偏向于选阿鲁特氏为皇后。
虽然慈禧太后是同治皇帝的亲生母亲,但由于她平时对同治过于严厉;而慈安的性格却非常温和,所以,同治对慈禧只有害怕而没有亲情,而同治对慈安却很亲近。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好。所以,在征求同治皇帝的意见时,同治听从了慈安的意见,选择了阿鲁特氏。当然,这也与同治见阿鲁特氏容貌出众、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两人非常投缘有关。
虽然,慈禧强力推荐富察氏,但由于同治不喜欢她,认为富察氏举止轻佻,就没有听从慈禧的意见。再加上,毕竟慈安太后的位置要高于慈禧,慈禧也不得不接受了慈安和同治的选择,选择阿鲁特氏做了同治的皇后。但在慈禧的坚持下,富察氏也一同进了宫,被封为慧贵妃。由于选阿鲁特氏为皇后不是慈禧的意愿,所以,从她进宫起,慈禧就非常讨厌她。
一种说法,是皇后阿鲁特氏生肖属相与慈禧相克。皇后生于咸丰四年(1854)甲寅,是属虎的。而慈禧太后出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是属羊的。如果属虎的人入选中宫,慈禧太后就变成了“羊落虎口”。这种冲克非同一般,因而慈禧极力反对选她为皇后,以避免克着自己的“贵命”。
另一种说法,是皇后的出身犯了慈禧的忌。阿鲁特氏的母亲是慈禧在“祺祥***”中杀死的顾命八大臣之一,郑亲王端华的亲女儿,也就是说,阿鲁特氏是慈禧仇敌的外孙女。让一个仇敌的至亲当皇后,日后一旦归政于皇帝,那皇后便成了六宫之主,会不会报复于已呢?由此便心生无限的警惕,颇有些忌讳,因而极力阻止阿鲁特氏入主中宫。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慈禧不喜欢皇后的性格。皇后为人端凝方正,谨守礼节,品德贤厚,与慈安的性格颇为相近,而与慈禧好动不好静,骄奢淫逸,阴险狠毒的个性格格不入。德行恶劣的人,往往会视德行高尚的人为眼中盯,肉中刺,因而慈禧太后对敦厚善良的皇后极为仇视。
很多人一味指责唾骂慈禧,其实慈安就是个脑残,而且是铁杆脑残,明明知道阿鲁特氏是八大臣之一端华的外孙女,却挑来给慈禧的亲生儿子做正宫妻子,也难怪慈禧不大喜欢,换做谁谁心里都不舒服,这根本就不是人是谁挑选的问题。第二,阿鲁特氏进宫后,慈禧也曾经主动套近乎,因为既然已经成婆媳了,来日方长,得搞好关系,可阿鲁特氏一直冷冰冰的,慈禧当然越想越气觉得她不识抬举。所以 慈禧后来冷暴力逼得阿鲁特氏无路可走,但我认为慈安的挑选是愚蠢的,她才是始作俑者!好心 却猪脑袋地办了坏事!
在慈禧太后六十年的宫庭生存中,一共阅历过三位皇后。分别是:孝贞皇后(也就是厥后的慈安太后)、孝哲皇后和隆裕皇后。这三个皇后,分别是本人丈夫咸丰帝的原配皇后、儿子同治帝的皇后和养子光绪帝的皇后。
尽人皆知,在这三人中慈禧太后最恨的是儿子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
因为早在当初选皇后的时分,慈禧太后压根就没有看上阿鲁特氏,而是看上了别的一个女孩——崇绮之女,也就是厥后同治帝的惠妃。
其一,皇后不是慈禧心目中的儿媳妇,她心目中的儿媳妇是慧妃。但是,儿子同治反而立她为后,这无形中加深了慈禧心中怨恨之情。
其二,皇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脾气性格也很好,对人和蔼可亲。这与一贯以严肃面孔出现的慈禧相比,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所以她在慈禧眼里格格不入。
其三,皇后很听慈安的话,对她十分尊重,使慈禧把她与慈安、同治皇帝视为一股强大的异己势力。在权力斗争中,慈禧把皇后视为政敌,当作自己将来争夺权力的绊脚石。
其四,皇后与同治皇帝在大婚后如胶似漆,恩爱情笃,使慈禧回想起了她曾经与咸丰皇帝亲密相处的情景,而眼下自己却守活寡,是一种变态心理在作祟。 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慈禧曾想着把皇后废掉,立慧妃为后。
慈禧太后时常为难阿鲁特氏,慈安太后想保护,但确实是不能时时保护。
尽管慈安太后与阿鲁特氏有着dao直接的亲属关系,但是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慈禧太后才是阿鲁特氏真正意义上的婆婆,很多情况下慈安太后也不好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此外,慈禧太后不断壮大自己的权利,慈安太后根本无法左右了。
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之间虽是亲生母子关系,但是感情并不是很好,同治帝反而和慈安太后更亲近一些。并且在选皇后一事上,他们的关系更加恶化了。慈禧太后原本想要富察氏来做皇后,但同治帝更喜欢阿鲁特氏,且慈安太后也是,最终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选择了喜欢的阿鲁特氏为皇后。由此,慈禧非常不满,不仅将阿鲁特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更是与同治帝的关系恶化,与慈安太后也生了间隙。这才有了慈禧太后常常为难阿鲁特氏的现象。
谢邀。妹喜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承担着夏朝的灭亡罪责,与妲己,姒褒被后世人称为“红颜祸水”,传说是狐狸精所变,千百年来受到各朝各代谴责贬斥。
妹喜是传说中夏朝的亡国君主夏桀的王后,生卒年不详,妹喜是有施氏部落(今山东蒙阴县境内)之女,有一年夏桀对有施氏发兵攻击,有施氏部失败求和,献上珍宝牛羊美女,后美丽聪慧的妹喜得到夏王桀宠爱,成为王后。夏王桀对于这王后非常痴迷,因为她喜欢看人在大酒池里,尽情喝酒,随手拿起树枝上挂的肉食便吃,就非常开心,这便是“酒池肉林”成语的根源。非常爱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夏桀只要看到妹喜开心的情形,也跟着乐,丝毫不在乎,这些来之不易的物品,形成了辅张浪费的奢糜之风,是乱政的开端。
史料《国语》上记了及少的文字“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蔫,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并没有妹喜惑君,裂帛,放荡,裸游的记载,从汉代以后这些劣迹,在史料中才有记载,显然是有杜選成份。
关于妹喜亡夏有两种说法:1.据《国语》载,妹喜与商大臣伊尹合谋亡夏。2.据《竹书纪年》载,夏桀攻打岷山部,岷山氏人效仿有施氏献上一个叫琬与一个叫琰的美女,这二人上位后,姝喜受到冷落,心生怨恨,开始报复亡夏。
刘向《列女传》记:载,美于色,薄于德,乱孳无道,末喜配桀,维乱骄扬,桀既无道,又重其荒,奸轨是用,不恤法常,夏后之国,遂反为商。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述: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著名作家柏杨在《中国古籍之皇后之死》中说,妹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离开家乡,离开惰郎,为了宗族的生存,象牛羊一样被献到敌人手中。
在古代可能没有人会站在这些“红颜祸水”的角度思考问题,夏的妹喜是带着屈辱,被当作贡品走进夏桀的王宫,她有没有家庭孩子,可能没有在意她的苦衷。象姒褒进宫后,从未有过开.心的笑容,可见她并不喜欢金丝雀的生活,她内心的苦愁,没有人过问。却引来了“烽火戏诸侯”的千古闹剧。:
从.主观上讲,这些红颜祸水只是一个玩物,对于搞政治阴谋,亡国这一套,远远不如那些伺机施展政治目的野心家在行,改了朝代的新统治者,会把自己标榜成正义的化身,..而亡国之君,则是无道加昏庸,其王后便成了祸乱朝纲的狐狸精。
媚术是不存在的,只是生活在深宫中这些可怜女人对生存的祈求,对生命升华的竞争技巧,是无奈表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