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原文,鸟尽弓藏原文及翻译

tamoadmin 成语文化 2024-03-23 23 0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跟范蠡有关联吗?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源出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如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兎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做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范蠡离开越国以后,给文种去信,说越王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劝文种及早离开。文种迟疑未决。之后越王果然听信谗言,杀死了文种。

鸟尽弓藏原文,鸟尽弓藏原文及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范蠡和文种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两个很有能力的人。越王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之言,轻易对吴发动战争,结果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面临灭国之灾。在这种形势下,范蠡劝越王对吴求降。越王派文种去见吴王,跪着磕头,求吴王赦免,“勾践请为臣,妾。"吴王有些动摇。吴国正直的大臣伍子胥反对赦免越王。吴国的奸臣伯嚭因为受了越国的美女,宝器的贿赂,所以劝吴王赦免越王。吴王因为也得到了越王献来的美女西施,最终未听伍子胥的忠言,赦免了越王。

越王回国后,励精图志,"乃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文种治国政。范蠡去吴国为人质。

这一段话是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锐意复仇。范蠡和文种尽忠辅佐越王,使越国实力逐渐恢复强大起来。

鸟尽弓藏原文,鸟尽弓藏原文及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国终于灭了吴国,杀了夫差。在此之前,吴国忠臣伍子胥被吴王***。在这之后,奷臣伯嚭被越王杀掉。

灭吴之后,范蠡急流勇退,辞别越王,携西施泛游五湖去了。后来成了大富翁,人号“陶朱公"。

他也没忘了好朋友文种,给他写了开头的那封信,劝他离开越王。可惜文种贪恋权位,没有果断***行退路,结果遭杀身之祸。

鸟尽弓藏原文,鸟尽弓藏原文及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兎死狗烹"这个成语后世代代流传,代代都有为这个成语做出验证的人。

感谢邀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和范蠡是有一定的关系,至于具体故事的话,这说来可就话长了,想当初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灭,不得已到吴国为奴,是范蠡和文种两位谋士帮助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并且最终灭掉了吴国,之后范蠡看到越王勾践已经复国,就去文种和自己一起功成身退,可是文种却不从,最后,范蠡和西施一起买舟南下,并成为了一代商圣,而文种却被越王勾践最终赐死,可以说,范蠡是个明白人,饭粒也是开国功臣,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许多后来的人都将范蠡是作为是一个***,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这句话与范蠡有关系,《史记》中有记载。至于范蠡和文种如何辅佐亡国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实现强国后隐姓埋名,离开越国,并写信给共患难的战友文种,以"鸟尽了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劝说他离开越王保身,而文种不听,终被越王所害的历史***,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笔者不再赘述,只说这其中隐藏的故事。

一,范蠡的一生全释了两点。一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当越国被吴国战败亡国之际,他为了国家竭尽全力。二是他看透了与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受”的宫廷处世哲学,胜利之后,放弃官爵,勇流急退,明哲保身,去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人生价值。这其中不仅仅是范蠡对勾践本性的了解,更是对宫庭斗争的远见卓识,更有他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给后世敲响了警钟,事实证明,从始皇起到清,中国共有240余名皇帝,沒杀功臣只有秦始皇、刘秀、唐太宗三位。像刘邦杀韩信,朱洪武火烧庆功楼的事情多的是。功臣被杀的悲剧,究其原因是他们放不下“名利”。

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警世道理不仅适用于官场,同样对各行各行乃至人与人的交往中也有警示,比如被“卸磨杀驴”之类的事情就属此类。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话与春秋时期的范蠡有关。越国灭掉吴国之后,为了说服朋友文种与他一起离开越王勾践,范蠡当时讲了这些话。


越王勾践为复国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一直在争霸,两个国家反反复复互有胜负。到了越王勾践时,因一时大意被吴国横扫越国,在灭国的紧要关头,越王勾践打通各种关系表示臣服并求吴国收手,心软的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请求。后来,越王勾践在内励精图治,在外给吴国送了很多金银财宝还有美女西施等迷惑吴王,经长时间的养精蓄锐,越国后来一举击败吴国。作为勾践手下的范蠡,对勾践的人品是一清二楚的。但那时候毕竟事关国家存亡,所以勾践人品再差,作为属下的范蠡也得一直尽心为国家着想。

后来,越王勾践成功复仇灭掉吴国,范蠡一看这情况,想到也是该走的时候了,于是连夜收拾东西带着西施准备逃走。念及旧情,范蠡走之前给文种留了一封信,主要内容是: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意思是说,从面相上看,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建议文种早早离开。文种看了信深感不安,觉得范蠡的话有些道理,但他又不想离开,于是干脆称病不朝。没想到勾践依然不放过,直接告诉文种:“你太有才了,说有七个灭吴的方法,我只用了其中三个就实现了 ,还有四个在你那里,你拿着那四个方法去见先王吧”,勾践说完丢了一把剑给文种,可怜的文种就这么被逼死了。


文种自尽前大呼后悔没有听范蠡的劝告早早离开,这情节与后来的韩信极为相似。

范蠡和文种一文一武,都是楚国人,怀才不遇,同奔越国一展才华。正好吴越大战后吴灭了越,由文仲监国,范蠡陪同勾践去吴为奴。后献美献殷取得吴王信认放回。以十年生聚十年图強卧薪尝胆精神复国雪耻而打败了吴国。范蠡看出越王勾践虎视狼顾長颈鸟喙非良善君子,劝文种一起离越,文种不听。范蠡携美西施,泛舟五湖,去政经商,三至千金。民尊为财神爷。文种由于不听蠡言被勾践逼得自刎而死。其中坟墓在绍兴市内保存着。

成语鸟尽弓藏?

答:成语鸟尽弓藏: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释义:鸟打完了,弹弓就收藏起来了。比喻事情成功后,出过力的人就被抛弃。意在告诫人们不可贪功恋财,应乘胜而退。

近义词有:兔死狗烹,藏弓烹狗,兔尽狗烹等。

【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解释】: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越世家》,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解释: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出处: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传统文化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怎么解读?

这两句成语一般是指被利用而遭抛弃,多用于一代帝王开国后诛杀功臣的历史现象。但是开国帝王杀功臣並不仅因为功臣失去了利用价值,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那就是为了确保皇权不被功臣篡夺。


借指某些君王,过河拆桥,只要重臣尽忠,一旦自己目的达到,为巩固自己地位、为太子登基铺路,防止重臣能高震主、功高盖世甚至谋权纂位,斩杀功臣、能臣、权臣。当然历史上功臣、能臣、权臣纂位的也不少。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般理解是主子忘恩负义,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享福之义。

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讲: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技能,是不是这样?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不能与时俱进,还抱着原来的思想站在功劳簿上不进步,那么,国家还发展吗?还进步吗?

打仗更需要武将,治理天下更需要知识分子,武将不能看到这一点,结果会是什么?

打仗可以哥们义气,治理天下还哥们义气?打天下的阶段,是混江湖,治理天下,还能混吗?

换个角度,看看是弓的事还是狗的事,可能,更能给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