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鲁班)
………………………………………………
孔老二搬家——全是書(输)
………………………………………………
骑虎难下(武松)
………………………………………………
我举二例
【牛山下涕】: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满足而自寻烦恼。
【杵臼之交】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 ...
说温故而知新的当然是孔子。
枣庄市是山东最南的一个城市,历史悠久,其中境内滕县现在的滕州市更是有着千年灿烂文化的大县,在枣庄境内诞生了足有千条成语,比如,一言九鼎、鸡鸣狗盗、墨守成规、班门弄斧、狡兔三窟等等。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门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出处】《论语·为政篇》——战国·孔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野狐试答
题主好,应该是山东朋友吧,圣人故里,人文荟萃。野狐虽不是山东的,但对山东情有独钟,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温故而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话。我们重点说说成语故事里的山东名人。
一 孔子(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韦编三绝:孔子五十以后开始学习《周易》,他非常勤奋,把穿书简的熟牛皮带子磨断了好多次。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知道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无法统计,但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就有七十多个,常见的有:举一反三、道听涂说、发愤忘食、鸣鼓而攻、道不拾遗、见贤思齐、巧言令色、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有教无类、后生可畏、始作俑者、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