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喂鹰不是成语。成语是割肉饲虎。
【成语】: 割肉饲虎
【拼音】: gē ròu sì hǔ
【解释】: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举例造句】: 尽管***取了“割肉饲虎”的政策,但是军阀们的野心是永远没有止境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章
【拼音代码】: grsh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龙门石窟的造像更加中国化、世俗化, 这时的造像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这时的造像受雍容华贵、富丽健美时尚的影响, 演变为体态丰腴、面相圆润、隆胸细腰、典雅端庄的风格, 精雕细刻, 毫无繁缛臃肿之感, 达到了形似完美的高峰。
敦煌莫高窟佛像的相貌,庄严慈悲,兼而有之,衣服柔和圆润,使人一看就会 想到精细富丽的绸缎。菩萨袒胸露臂,肌肤丰满,俨然是美丽善良的女 性。天王力士,戴盔穿甲,刚猛威武,极劲健雄伟之致,令人想见唐代 武士跃马横戈的场面。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
佛祖割肉喂鹰?那是佛祖以身殉教,以身作则,弘扬佛法的壮举!
佛祖割肉喂鹰,那是佛祖佛家之事!岂是红尘凡夫俗子,所能参悟透彻的!
相较佛祖割肉喂鹰壮举,小王孑以身饲虎,更为壮烈!
《大正藏:贤愚经》载有一则《以身饲虎》的壮烈事迹!
故事梗概,是说有一个国家,国王有三个儿子。
国王的三个儿子,颇具德性,经常行善积德,造福贫民百姓,所以,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三位王子结伴为驴友,游山玩水,漫步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赏赐!
三位王子,游兴正浓之际,忽然发现一只母老虎,垂头丧气地低着脑袋,不管不顾两只幼虎的死活!
原来,母老虎由于捕不到猎物,早己饿得六神无主,丧魂落魄比伏卧在地上。
小王子好奇心使然,饶有兴趣地请教两位哥哥:母老虎饥饿难奈之时,会不会把幼虎果腹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