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些都是量词,包含了我们古人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认识,然后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吧!
这些量词有各自的隐含属性,然后和不同的动物相对应,比如:
匹:有“一匹布”的说法,给人的感觉就是表面顺滑,比如马的毛发就是这样的,固有一匹马,一匹狼的说法;
头:有“呆头呆脑”一说,给人“笨”或者“反应慢”的意思,比如牛、猪就是这样,固有一头牛、一头猪的说法;
只:给人“小或者乖巧”的感觉,比如一只鸟、一只小猪、一只猫、一只青蛙等等;
条:给人的感觉是“长长的,没有脚或者脚很短”,比如一条鱼、一条蛇、一条虫等等;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甚至有一些混用,比如我们可以说“一匹狼”或者“一只狼”,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一条狗”的说法,就和上面对不上。
反正就是古人在生活中,长期使用积累的下来的,带有随意性,也包含了物体的一些明显属性,下面这些举例,体验一下吧!
量词的使用 都有其历史原因 我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先说匹 匹可以说是马的专有名词 为什么呢?因为马在古代是专门用来作战的 一辆车配合几个马合适 就是匹配 战士站在马车上作战 给战士驾车喂养马匹的就是匹夫 匹夫是由个子低矮 力气比较小的男人担当的 所以是配角 不是主角 一般地位低下 由奴隶担任 匹字应该是有象形文字演变的 三个边框是战车的围栏 中间的小儿是小个子男人 也就是匹夫 所以每辆车配合几个马 就是由匹夫去配的 有的配一个马 叫一匹的车 有的配三匹马 叫三匹的车 五匹马的车叫五匹的车 时间久了 匹就成了马的单位 而牛主要是耕地的 猪主要是吃肉的 在喂食的时候清点数量 当然是数它们的头 所以猪牛的单位就是头了 头字 脑袋上面两只眼睛 或者两个耳朵 鸡鸭属于飞禽 古代驯养的很有野性 飞来飞去的 头就没法数了 只能数身子 只字 身子下面两条腿 以此类推 其它的量词
现代汉语中,对四条腿的动物贯以量词的时候,一般用“只”、“条”或“头”,如一只羊,一条狗,一头牛,当然“个”是个万能量词,几乎都可以使用。对狼的称呼其实也是如此,一头狼、一只狼、一条狼,都是习惯性用法。“匹”在用作量词的时候,除了来形容布之外,其余就是马了,因为马在人们眼里比较雄骏,常用来比喻厉害人物。当然汉语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用匹来形容狼,应该是当代出现的现象,源头或许正是《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狼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具有勇敢、团结、坚定以及智慧的特征,非常接近人类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也特别能够让人类借鉴和学习。人们只对值得尊重的事物奉献自己的尊敬,所以用“匹”来称呼狼,含有明显的敬意。老虎虽然单打独斗很厉害,却不是绝大多数人所能模仿和学习的,所以在现代人的思想里,狼更值得尊敬。我军的特种部队常被称为“狼牙”,而不是虎牙,原因正在于此。
为什么狼称一匹狼,马称一匹马,猪称一头猪,老虎称一只老虎?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要是都和外语一样称为一个不就完了吧? 但这也是汉语优于外语的又一个证据。 你看一条鱼,一片树叶,一粒珍珠,一只麻雀,是不是很形象,很有画面感? 外国的量词简单,枯燥,乏味;汉语的量词形象,生动,准确,有趣! 汉语量词的使用都是约定俗成的,随意使用的话,像一只马,一条猪,一片珍珠的话是会闹笑话的。 那么汉语的量词使用规则到底是怎样来的呢? 这个其实也很简单,它跟汉字的造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大家都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借,转注。 量词的使用也差不多,因为与发声无关,所以基本上就只少了个形声法。 PO主的题目有点不严谨,其实没有“一匹狼”,而是“一头狼”、“一只狼”。我们受某品牌影响,觉得匹可以形容狼,其实不然。 看下“匹”字的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它只用来形容骡马。其实更狭义点来说,只适合形容马,骡子因为带有马的血统,才勉强能用。“匹”条目下所有引用的古文中,未见有形容狼的情况。而口语里,关于骡子,还是更习惯叫几头。这是因为“头”、“匹”、“只”、“条”等形容动物的量词都有固定的习惯,不合这些习惯就会让人不舒服。 先说马专用的“匹”。匹是会意字,根据金文,是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而马的手感类似布匹的顺滑,战争中又有一人一马相匹配的习惯,所以用“匹”毫无违和感。而“头”则给人大而迟缓的感觉,比如一头牛、一头猪、一头大象、一头骆驼;“只”相反,有小而灵活的感觉,比如同样是猪,就可以用“一只小猪”来形容,另外“一只猫”、“一只鸟”都是小巧轻快的。而狼灵活又迅速,用只来形容很合适。那为什么老虎也用只呢?明明狮子和狼都可以用显得更大一些的“头”。其实“一头老虎”也没问题啊,“头”和“只”在狮、虎、狼身上倒是可以通用的,我觉得原因在于它们的体型中等,既有大型动物的稳狠,又有食肉动物的灵巧,所以都可以形容。 如果你依然觉得“一只老虎”听起来更舒服,那原因可能在于,古代往往称老虎为“大虫”,而形容虫,最适合的就是“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