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出处】《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自于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意思是在两者相互斗争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被第三者趁机占了便宜。最先的故事就是一种捕食河蚌的鸟类,在与河蚌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缠斗的时候,反被被碰巧路过的渔翁同时抓住了它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很干燥。”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释义
基本
打鱼人得到的好处。
比喻
比喻在两者争斗时,第三者从中得到的利益或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得到的好处。常与“鹬蚌相争”连用。
例句
这件事与其让他人渔翁得利,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出处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战国策·燕策二》
意思:鹬和蚌相互争斗,打渔的人得到了好处。
读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例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翻译:河蚌出出晒太阳,鹬用嘴啄它的肉,被蚌夹住。鹬说不下雨你就得***,蚌说你抽不出来嘴就得饿死。二者相争的时候,被打渔的人一块抓走了。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