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计常用来比喻什么,调虎离山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5-12 14 0

调虎离山之计是指的什么意思?具体如何?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古今中外在敌我双方的战争年代,有不少调虎离山之计的成功战例。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调虎离山之计在当今政治、教育等领域都有具体有效的运用。比如,在反腐工作中,为了便于查处贪官,也常常釆取从组织上先把贪官调离原任职单位,再实施查处的办法,这样有利于排除查处的障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也常常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的办法教育学生,收到好效果。

调虎离山之计,出在《三十六计》第十五记。主要来自东汉虞诩的故事。

东汉末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调虎离山计常用来比喻什么,调虎离山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 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调虎离山之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计常用来比喻什么,调虎离山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调虎离山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原文译文:用有利于我们的机会,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困扰敌人,困住敌人,返身迁灭它。

调虎离山计常用来比喻什么,调虎离山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虎离山之计用于军事上是一种谋略,它的关键核心是一个‘调’字。

虎是指敌方,山是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形地势,不能硬攻,正确的方法设计诱敌出来,诱到利于我方的地理位置上,再图消灭它。

在古今中外的军事战争中,调虎离山之计被广泛之应用,也出现不少的经典之战。其中在我国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将军在延安保卫战中就用过调虎离山之计。

一九四七年五月,天气己进入炎热季节,在延安彭总领导的***官兵还穿着冬天的棉衣,没有换季的衣服。彭总得知蟠龙镇是***的军需站,要想端掉它,必须把驻守在蟠龙镇的王钊、刘戡的大量部队调出来,光李昆岗部在蟠龙镇时,打蟠龙镇就不成问题了。于是,彭总安排王震纵队的一个旅及部分军队,扮成野战军主力过黄河,蒋介石、胡宗南果然上当,命王钊、刘戡部出蟠龙镇追杀王震将军所部。彭总一看***上钩,调集野战军主力,迁灭了李昆岗部,取得蟠龙镇战役的胜利,也解决了野战军官兵换装问题。此战也成了解放战争中调虎离山之计的经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