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的感受是:诗歌就像人类社会的一面多棱镜,它将大千世界、万象人生尽摄其中。有山川风物,有人事代谢,每当诗人的心弦被感发、被激动,那就是一首动人的篇章。
的确,中国被称为诗词王国,从先秦到明清,上下三千年,曾经出现过无数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丰碑,他们的名篇佳作,更是灿烂如明月,多得如繁星。这条涌动的长河,浪花飞舞。这座辉煌的宫殿,奇诊纷呈!
正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面对博大、奥秘的大自然,人是那么渺小!当我们面对这诗歌的长河与宫殿的时候,又何尝不有同样的感觉!在这里,我们用自己跳动的心去与古老诗词的心灵撞击!从那星星点点的火花之中,撷奇***珍,就会与古代仁人志士的壮志情怀共鸣,就可以去回味那宁静悠扬的田园牧歌,可以再一次寻觅、温习、拈量那剪不断的人间情意。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由于欣赏者的不同,使审美对象诗歌能得到不同的再现。因为汉语和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摸糊性特征,更加大了不同欣赏者之间的差异。因此,作为欣赏者,必须知道还原诗人的创作动因、创作环境,描述每首诗给人的感受体验,当然,诗人生活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其创作也就有一定的可探求的审美趋向,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时代特征、思想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本事,诗人诗作在诗歌史上的影响,以及前人切中肯綮的评说,这对我们对古典诗词赏析有大的帮助。
让我们在赏析古典诗词中,伴随诗人的情感激荡,渲泄与诗人心灵的感应,这是今天人类审美的需要,这样能使人生更加高尚纯洁,世界更加多姿多***,更能显现诗词的魔力所在。
中国是诗词王国,从先秦到明清,上下三千年,伟大诗人无数,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精萃。
唐诗以韵胜,唐诗之美在情辞,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含蓄。
宋词以意胜,宋词之美在气骨,宋词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一首诗兹分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
诗词之美,在于意也
而人心性之美
是德行的纯、真、朴……
我是此岸,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孔圣人曰,不学诗无以言。他虽然指的是诗经三百首,但是读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会对我们有些潜移默化的作用。
个人感受是读诗词,可以从三个地方来做赏析。
1,字,词的注释。这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点,比如典故。进行积累。自己写诗词的朋友一开始还要注意字的平仄。现在汉语字典是四声,古人多了入声,也是要注意的。接着,注意炼字炼句,宋黄鲁直,诗是学杜甫的。如何翻出新意来,他称此为点铁成金。
2,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诗中就是起承转合。有些像书法中讲究的章法,这里是文章的结构。感觉王维的五律诗用来学习章法比较快入手。大家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词的上下阙,有时上阙写景铺垫,下阕抒情。
3,体味诗词的意境。这就要从诗词的背景着手。一是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比如说到苏东坡,就需大致了解一下北宋的大环境,党争的影响。二是诗人个人的经历。每个人不同时期,写出的诗词也是会有变化的。
中国古典诗词给人以美感,是丰富的精神食粮。如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就给人一种朦胧美。
泰戈尔有句诗: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历来被捧得好高好高,其实个人觉得:雁过无痕四字足矣媲美。
无独有偶,我读好多被国人捧上天的国外的名诗,都能在唐诗宋词中找到相同的意境,而且个人感觉我们的更优美。
只是我这个人记性不好,一时不能举例说明,不如大家来说说。
谢邀。回答题主所问,在这里谈两点。
1.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的意旨。筒言之,黄说就近体诗创作主张,借用古人既定的意象、意典、诗句,通用换化手法,重新组合,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以腐朽为神奇,化出具有新意境、新意蕴的诗句,也可说"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髯奴的胡须,而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王版纸》诗句,"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化用空谷的清风,来形容王炳之,那闻声不见嘴的大胡子,这就有了新意。
2.对后世的影响。
(1)北宋后期,黄庭坚的"江西诗派",猛烈攻击"西崑体"(西崑体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新的探讨,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是务求争新出奇,摆脱西崑体***。然而,他们由于长期书斋生活,社会接触面狭小,使之只能选择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走上另一种***。
黄诗虽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自创一体,然而其生新瘦硬,为其特征风格,终不能象苏轼的诗,气象阔大,高山大河,风起涛涌而成奇观。
(2)黄庭坚在诗论中说,"诗者…其发为汕谤,侵凌,引领以承戈,披襟不受矢,以快一朝之愤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取消诗歌的战斗性作用,使诗的创作,走上脱离现实的,片面追求艺术的道路,偏离诗***新运动的方向。
但是,在受到真情实境激发时,他依然能写出清新流畅的诗篇,摆脱刻意好奇的习气。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衰,生入瞿塘滟滪关。来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上面所述,友们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