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抒情诗,并非实指。我体会,从三个方面看。一是,黛玉是有生活原型的,也并非是贾母外孙女,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后面,黛玉和宝钗说起心酸,说自己如何孤苦无依,吃药又没钱,心事无人作主。这个黛玉一点不像贾母的外孙女。二是,黛玉是有隐喻的,我认为是朝未张嫣皇后,朱由校在时,张嫣受到魏忠贤和客氏打压,差点被废了。朱由检继位后,张嫣虽为太后,但大明朝风雨漂摇,北京城破,据说张嫣自缢殉国。这也符合“风霜刀剑严相逼”之心境。三是,黛玉是玻璃心,外界一点点风雨,她内心就会起波澜。诗人,天生敏感,有一种莫名的心理恐惧,什么“金玉良缘”,对于黛玉,就是“风霜刀剑”。甚至跟宝玉误解、拌嘴,对于黛玉而言,也是莫大的打击。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开篇不久,作者便用一句判词告知我们,林黛玉拥有着谢道韫般的诗才,是一位才情过人的贵族少女。
《红楼梦》中,若论作诗最多,当属黛玉,在黛玉所做的诗词中,《葬花吟》可谓是她的个人写照之最,而这首诗,是黛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诗,此前虽然在元春省亲时题过两首,但不过是应付元春旨意,不免有应制之嫌。直至作了《葬花吟》,其意象韵味、寓意情感,远非前两首可比。
而在此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成了众多红学爱好者讨论的话题。毕竟黛玉进府后,深得贾母宠爱,饮食起居一应如宝玉,为贾府三春所不及,这样的林黛玉,怎么会自伤处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境地呢?而这“风刀霜剑”又是谁呢?
其实,《葬花吟》是一首很有时间顺序的诗,就像富察明义所言,这是黛玉的诗谶,暗示黛玉的结局,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的,所以《葬花吟》更多是在说黛玉后半生的故事。
所以宝玉回来时,黛玉已经泪尽而亡了。正如第二十六回,宝玉踏进潇湘馆,文中写到:
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甲戌双行夹批: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那么,黛玉为何会泪尽而亡,宝玉外出后她经历了什么?没错!正是这“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
事实上在贾母在世时,黛玉便没少受到舅妈王夫人的排挤,比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就敢怠慢了黛玉,一个奴才敢如此,不过因为知道主子未将黛玉放在眼中,而黛玉明显感觉得到,所以忍无可忍后便回敬了几句。到后来的自作主张换掉给黛玉配药的太医、当着众人的面拒绝黛玉的茶水、说到晴雯的讨厌不忘提起黛玉等等,都能看出王夫人对黛玉的不满和冷漠,敏感如黛玉,焉能不知此?
谢谢邀请!
我不认为黛玉所说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指某个人,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说那个就是贾母,还曾在我的另外一个问题里口出脏言把我骂了一通。好吧,如果你是这样认为完全可以保留你自己的观点,但是不可以仅以自己之浅漏见识就口出飞沫乱喷别人。
黛玉写《葬花词》的时候是在书中的第二十七回,这之前,有宝玉和她相处的一些细节,比如说“意绵绵静日玉生烟”,宝玉活灵活现地编了那么一个故事,把盐科林老爷家的小姐比成了耗子精口中的香玉,然而又有宝黛一起读《西厢记》的经历,两人的情感可以说是一再往上升温。而与此同时,“金玉良缘”的传言也在贾府里暗流涌动,更重要的是黛玉一天天在长大,而随着人的长大,思考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她感慨自己的身世,没有替她作主,将来不知飘零何方,这么一想,就想多了,总觉得外界的因素没有哪一项是利于自己的,周遭的环境就像是风刀霜剑,而自己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
这里,既有林黛玉对“金玉良缘”本能的产生的感知,同时也有她敏感的内心感慨身世的飘零无着,再加上一位少女年龄长大的过程中自然的产生的自爱自怜的心理。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