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洪荒,皇天后土洪荒木鱼歌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5-15 22 0

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感谢邀请,惊闻余光中老师辞世,十分悲痛,我是老师新书的责编,几月前还通过电话,只知道老师近来身体不好,没想到转瞬就是天人永隔。

我认为余光中老师的一生可以用这句话概括: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皇天后土洪荒,皇天后土洪荒木鱼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的生活是眼前的苟且,他的生活只有诗和远方!

“作为一个诗人,不要埋怨这个社会不读诗,不需要诗。问题是,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提供什么。”

余光中写诗,爱诗,更爱这个世界。他把这世间的一切美好,爱情,亲情,思乡之情,爱国之情,都写进诗里,写进文字里。

皇天后土洪荒,皇天后土洪荒木鱼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生活被诗歌填满,郁闷,欢欣,踌躇满志,忧国忧民,“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的艺术生产。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欠收。”

时而柔软,时而清丽,时而诙谐,时而犀利。至纯至美的汉语尽显无遗,却又低调淡然,让人不知面对的是一位显赫的***。

八十九岁的老者,“凤凰死后还有凤凰,春天死后还有春天”愿老师走好!

皇天后土洪荒,皇天后土洪荒木鱼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邮票》

——悼余光中先生

我读过您很多诗,

全部都溶解在血液里了。

知道您从盛唐走来,

一路流离到了西洋,

然后就在祖国的宝岛,

孕育着珍珠。

您的诗我一首也背诵不出,

原谅我只留下一张邮票。

谢谢邀请!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光中先生,以他的《乡愁》,湿润了我们年轻的心,使我们理解了海峡对岸游子的心绪。也就是那个时候,先生进入了我们一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的视野,逐渐成为我们梦中的熟客。


《乡愁》,这首不长的短诗,却包涵着浓浓的、化不开的深情,字里行间弥漫着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对海峡两岸分割的幽怨。这首现代诗歌,饱含着传统文化精神,似梦非梦乡愁中,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这首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神韵之美,无不彰显汉语汉字的魅力,彰显先生对故园的深情,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心潮澎湃,情感激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因这首诗歌,我们购买了先生的诗集,阅读了先生的其他诗歌,加深了对先生的了解和理解。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和台大外文系,游学美国,历尽人世沧桑,却不忘故乡的明月,忘不了故土的记忆,忘不了母亲的坟茔,游子焦灼的灵魂,幻觉着自己的未来,渴望海峡两岸弥合的那一天,但至死也没有等到!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再求学到美国,再到香港任教,老来定居高雄,颠沛流离的一生,心中积满了多少乡愁!学识渊博的游子,对祖国的爱,对故园的情,始终没有放手,没有舒怀,黑发积霜,以诗写春秋,寄浓浓的乡愁,淡远的忧伤。

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先生的一生,是追求文化精神的一生,是寻求精神故乡的一生,人生路上,饱经人世沧桑,对祖国的爱始终没有放弃。活到90岁,热切的等待,以失望而终,台湾未归,两岸依旧隔离,对于一个挚爱社稷的文化人而言,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啊!怀着对故土道不尽的思念,先生报恨而去,他遗存的诗歌,仍在海峡那端飘荡,接续故乡的云,在中国大陆的山川回响,进入我们的梦中!

归来吧,归来吧,先生的灵魂!归来吧,归来吧,魂归故里,陪伴祖先的灵魂,与母亲的思念相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等待海峡两岸统一的那一天吧!

最近打算戒掉手机瘾,所以,上午外出时,刻意不带手机。回寝后,刚打开手机时,便有新闻弹出——余先生作古了!震惊之余,不免感慨万千!不多时,又有几位朋友发来先生辞世的消息。

不知该怎样回复,太意外了!前几天还在读的他的《论幽默》一文,感叹他的机智与才情。没曾想,几日后,便得此噩耗!

怎样评价先生的一生?现在脑子挺乱,只能简单说几句:

生于乱世,饱尝乱离之苦。继而寄身海岛,间关海峡,不得回归故乡。国破山河在,故乡不得归,人生之苦,莫过于此。而先生以其深情绵长的笔触,把流落他方的乡愁倾泻纸上。这些诗句,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甚至半个多世纪后,连太平之世的懵懂少年,阅读其诗之后,也不免神伤黯然。

不像现代的许多诗人,外语出身的先生,并未一味追踪外国诗歌名家的脚步。相反,他与洛夫等一大批诗人一起,重返古典中国,以对传统文化的品味和热切怀恋,来寻找精神的故乡,来塑造现代中国的诗魂。

《寻李白》中,他寻求的何止是大诗人李白,更是一个民族的侠肝剑胆,是奔放洒脱的逸兴豪情,是自由不羁的精魂…

英雄识英雄,唯有诗人,才能洞灼诗心,才能理解诗怀。

也许是李白太寂寞了,在天国痛饮狂歌的他,早就想把老弟余光中召唤过去了。怎奈,世人都爱大诗人,就像当年唐人热爱他李白一样,今天的人们也爱余光中。太白心一软,忍了好多年,直到今天,才把余老弟叫回天上。

人间从此,再无余光中。然而,天国中,或许,他已然与太白聚首,正在相对而酌。也许,我们不必太悲伤,因为这大地之上,他的诗,他的歌,已经在传唱,而且必将继续传唱下去!

他的诗与酒,他的乡愁,他的盛唐,必然会像屈原的芳草美人,陶渊明的南山与菊花,李白的月亮和美酒,苏东坡的大江赤壁一样,永远高悬于神州大地的上空,映耀千秋,泽被万代…

中国诗人余光中今天去世。享年90岁高寿。这是给厚德诗人天赐的大寿。

但是,我们还是感觉诗人走得这样匆匆,仿佛没来得及与他相伴,他就离开我们而远去他乡了。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对余光中老人的远去一定是不依不舍的。

余光中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青年时代去台湾,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但是,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中国人,始终以中国人为自豪,始终在台湾对祖国的那边有不尽的思念,这是他赢得亿万中华儿女喜爱的理由,也是他永远会活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理由。


纵观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正如他自己的文化主张,他说,做中国人,文化上一定不能做“浪子”,也不应该只是一个“孝子”。

中国面对世界文化的浩浩荡荡,特别是西方文化轰轰烈烈的当头,如果只知道希腊罗马,不知道有汉唐,那就是一个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浪子”,但是,如果墨守成规,那也只是一个“孝子”罢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孝子就孝子,但是今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只做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孝子,肯定从世界文化出局,也不是有出息的中国人会一厢情愿的。

余光中的奋斗就是在文学上的革新。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新诗创作为代表。

八十年代,余光中以一首短小的《乡愁》发表,立刻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至今也是中国新诗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我经常说到新诗自律和格律问题的时候,总是提到他的《乡愁》这首诗。

为什么?因为这首诗既有现代诗歌语言的美感,也有古典诗词的神韵之美。我说,***如有人按照《乡愁》的句式继续写出一些新诗,那么我们今天就会产生一个当代的“词牌名”《乡愁》了。

虽然这是基本行不通的,但是,诗歌要有自律和格律,这是新诗不能做“孝子”的理由。我们从今天优秀的新诗创作中,完全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成功实践的例证,都充分说明新诗不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那是不能永远新鲜下去的,总有一天,会腐朽。***如是这样,余光中的《乡愁》一定是一个创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