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诗句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5-15 16 0

广陵散》为什么叫广陵散?

说到琴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有《阳春白雪》,作者一说为晋国音乐家师旷;一说为齐国刘涓子。据《列子.汤问》所载,又有反映伯牙与钟子期故事的《高山流水》。以及《碣石调幽兰》,《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等。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三国魏,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据《晋书》记载,嵇康因不满当时专政的司马氏集团被害,临刑前曾索琴弹奏此曲。现存传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其解题是:“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余所取者,隋宫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有年,至宋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余以此谱为正,故取之。”全曲分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五大部,连开指共四十五段,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后人据各段标题,推测此即《琴操》所记的《聂政刺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待母亲去世守孝结束后,替恩人严仲子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故事。

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陵是古代扬州,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

广陵散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广陵一代的乐曲

广陵散又名《刺韩》《止息》

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古代很宏大的叙事曲,内容讲的是春秋四大刺客聂政刺韩的故事

春秋末期韩国大臣严仲子与丞相韩傀(侠累)产生仇隙,严仲子打算刺杀韩傀,但是因韩傀位高权重不好近身,便请了聂政相助

聂政乃市井之辈,身怀绝技又忠肝义胆,严仲子花重金与之交往,但聂政因老母要奉养拒绝了他,三年后老母去世,聂政找到严仲子要报知遇之恩,便手提利剑闯入相府杀了韩傀,为了不连累姐姐,自己挖眼削鼻毁容***

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广陵散绝的典故有哪些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侠累被杀,韩国打乱,韩王将聂政尸首挂在街头,重金悬赏寻找线索,聂政的姐姐知道毁容尸体是自己弟弟,伏尸痛哭,说:“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因为怕死,使聂政的声名无以流传后世啊

聂政刺韩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政治***,晋﹑楚﹑齐、卫等国人皆赞赏聂政的士为知己死的精神,以及聂荣“绝险千里,使聂政名扬天下的刚烈”

据考证,广陵散在汉末时已经流行即《聂政刺韩王》这首曲子,司马氏把持曹魏***时,曹魏大臣总共策划了三次起义,第一次是王陵起义被司马懿平定,第二次毋丘俭起义被司马师平定,第三次诸葛诞起义被司马昭平定,这三次的起义地点都在寿春,而寿春当时是属于扬州所辖,这三个人当时的职务都是扬州牧。

《聂政刺韩王》象征着王陵等人对司马氏父子的反抗,所以把刺韩称之为广陵散

《广陵散》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和曹魏时的淮南三叛有关,王凌、母丘俭、文钦和诸葛诞先后在寿春起兵,后被司马懿父子镇压。寿春是淮南和扬州的治所,四人官职也都与扬州有关——文钦是扬州刺史,其他三人为都督扬州军事,而扬州古称广陵,嵇康因四人“咸散败于广陵,故名其曲为广陵散”。此说出自《太平广记》转引的《卢氏杂说》,《卢氏杂说》则是以唐朝音律家韩皋的口吻说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引用了此说,但对广陵散的“散”字提出了异议,考证“散”为曲名,跟梅花三弄的“弄”一样,所以才有“广陵之名散”、“广陵之清散”的提法。这也是广陵散名称的另一种解释,即风行于广陵一带的琴曲。沈括虽然认定“散”为曲名,但也并不排除嵇康有“借此名以谏讽时事”的深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散”是个谐音梗。

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广陵散是嵇康根据古曲《聂政刺韩曲》改编的,他为什么改名字?又为何与“广陵”挂钩?此中或有深意。钟会曾诬陷嵇康想帮毌丘俭谋反,似乎也验证了此说的正确。

关于广陵散的曲调,《梦溪笔谈》转引《国史补》中的一个故事可作参考。说某人在看一副弹琴图画时断言弹的是广陵散,原因是“广陵散中有数声,他曲皆无”,亦即广陵散中有几个声调是其他曲子里没有的。这几个与众不同的调调“如泼攦声之类”。“泼”有泼水的意思,“攦”有击打之意,“泼攦声”大概类似用力击水的声音。

在《新唐书》韩皋传中,韩皋解释广陵散时说“其音主商”,是以“商”音为基调的——《太平广记》转引《冥音录》中也说该曲为“正商调”。“商”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商”,大约相当于7音符中的“2”。韩皋说商为“金声”,蕴含金属铿锵之调,又说“商为秋,秋者天将摇落肃杀”,则还兼具秋风凄凉之感。除“商”音外,该曲还“缓其商弦,以宫同音”。“商”音转慢接近于“宫”调,又催生新的感受。韩皋最后用10个字概括了广陵散的内核,即“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音”。呈现的是一种糟糕、无助的悲凉痛感。

《广陵散》 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弹奏的乐器是古琴。最早源自《聂政刺韩王曲》,东汉大儒蔡邕的《琴操》中有详细记载。虽然描写是战国刺客聂政为报父仇刺杀韩王而后***的故事,这首曲子最早出现在汉代,可见是后人对历史的艺术加工创作。

至于为什么叫做广陵散?这其实跟其发源地有很大关系。“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有乐曲之意,简而言之就是古代扬州十分流行的琴曲。三国魏应璩诗文中最先出现有“听广陵之清散”,听到的便是广陵散。

东晋竹林七贤中,嵇康最善古琴,以《广陵散》闻名于世,《晋书》里记载,传闻这首曲子是嵇康游玩洛西时,偶遇的神秘人意外所得。

嵇康的相貌在七贤中那也是数一数二的,特别乐衷于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终日游走于山林之间,怡然自得。额外的爱好是打铁,将小铁铺建在家中日日打铁,让日日慕名而来拜访之人自己饶舌去了。

嵇康曾经因为山涛自个想要退隐山林,却推荐他去出仕做官十分恼火,自认道不同不相为谋,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意志坚定。这篇文章同时侧面抨击了司马王朝的衰朽统治,为嵇康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昭怀恨在心,捏造罪名将之入狱,并判处***。

行刑当日,有3000太学生***赦免,司马昭心硬如铁,嵇康丝毫不惧,临终抚了最后一曲绝唱《广陵散》,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关系到另一种神奇说法,说是嵇康的琴声打动夜里的幽灵,因而得赠《广陵散》,并且约定“此曲不得教人”,所以嵇康才感叹断了传承。

世人也以为此曲就此消失,后来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再次发现它,这才有了今日之《广陵散》,是否是汉晋时期的完整版我们无从得知,就这已经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存在了,如若还有更完美的版本那真是神曲了。

传说嵇康的胆子特别大,好友王伯通建了一座清新雅舍,却时常在夜里撞鬼,还有人因此丧生。嵇康是老庄的忠实粉丝,听说以后不以为惧,反而兴致勃勃想要去借住,然后抱着古琴弹奏打发时间。

夜里鬼魂现身与嵇康交谈,原来是虞舜时期的乐官,因奸人所害埋葬此处,王伯通把房子修在墓地之上,压得鬼魂喘不过起来,夜里出现是想要寻求帮助,谁料那些人都被他们吓死了。鬼魂让嵇康转达王伯通,只要挖出他们的尸骨另外安葬,半年内就能平步青云,为了表达感谢,特意将《广陵散》授予嵇康。

王伯通得知此事后,好生安葬了那些骸骨,半年后司马炎登基,王伯通果然得到提拔。